■本报记者 林彬 通讯员 宓伊沛 沈瑜青
镌刻甬帮拼搏精神
作为宁波海丝文化的主要节点和宁波城市的重要文化印记,地处“甬江时尚东外滩”核心位置的庆安会馆,一直扮演着多重身份,它是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是我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史的实物例证和宁波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历史见证者。同时,它又是甬东天后宫,是迄今为止浙江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天后宫。
提起庆安会馆,首先是作为供奉妈祖的天后宫而为人所熟知。妈祖信仰最早始于福建,但宁波却是妈祖文化广泛流传的重要转折点。
据宋人徐兢所撰《宣和奉使高丽图》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朝廷派徐兢等赴高丽交流船舶文化,返程中路遇海事危险,出发的8艘船中7艘遇险。据传,仅剩的这一艘船就是因为有人向妈祖祈祷,这才幸免于难。回国后,外出赴文化交流的将使将海上遇难情况禀报给朝廷,宋徽宗大悦,挥毫钦赐“顺济”庙额,并册封妈祖为“顺济夫人”。得到官方认可以后,妈祖信仰及妈祖文化得以迅速在民间推广,并逐步由全国向东南亚乃至全球传播。
此后,宁波乃至浙东地区第一座妈祖庙——宋·天妃宫,即灵慈庙,由此诞生。据悉,该庙现已损毁,其遗址就在今海曙区华联商厦南侧。
“事实上,妈祖文化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一代又一代宁波人敢于和自然灾害抗争,敢于直面困难并坚定不移取得最终胜利的不屈精神,更是‘海定则波宁’这座城市意义的最好诠释。”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站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正因如此,在清代海禁开禁以后,宁波港口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妈祖文化传播亦达到鼎盛时期,浙东地区大多数天后宫都建于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当属甬东天后宫即庆安会馆,同时也是我国“七大会馆”之一。
2001年6月,庆安会馆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2014年6月22日,又被公布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为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点。
深植百年甬商情怀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同时也是大运河的唯一出海港,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来说,船帮和商帮就是它的生命力代表。于是,地处三江口东岸的庆安会馆,就像一个载体,在这里,从妈祖文化始,宁波商帮文化、宁波港口文化、宁波海丝文化、宁波非遗文化等,既纵横交错,又一脉相承。
“可以这么说,宁波商帮就是从这里走向全世界。”东胜街道庆安社区居民祝文汇对记者说。以前,祝文汇在三江口附近工作,每天都要从庆安会馆经过,现在的居住地更与其仅一街之隔,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他与庆安会馆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清道光三十年(1850),宁波北号商帮出资20余万两白银建设甬东天后宫,施工时间长达3年之久,至咸丰三年(1853)建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宁波商帮的重视程度。
建成后,浙江漕粮始行海运,这里便成了清政府浙江漕粮及南北贸易河海联运的主要管理和服务设施。同时,北号商帮于此组织会馆,联络感情、保持同行团结、制订业务章规、共图事业发展。
就在建馆之时,这些船帮正掌握着中国北洋航线上的制海权,庞大的帆船列队可以直驱青岛、大沽、大连、牛庄,直到海参崴,带去南方的木材、茶叶、生丝、食糖和土纺布,运回花生、豆饼和食油等。据史料记载,浙江首次海运漕粮,受雇出运的北号商船就有130余艘,其中单独一家派船6艘以上的就有11家。
凑巧的是,就在庆安会馆竣工的第二年,第一艘机动船驶入宁波港。在经历了帆船时代的最后辉煌后,由此拉开了宁波乃至中国的海轮时代。
●宋韵有约
庆安会馆位于江东北路156号,市民可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到江厦桥东站,出站后沿着中山东路朝西方向,到江东北路左转,步行约580米可到庆安会馆;市内也可乘坐2路、525路、529路、821路公交车到庆安会馆公交站,或乘坐8路、10路、15路、102路、503路、506路、515路、518路、628路、852路、855路、891路、981路公交车到江厦桥东站。庆安会馆大门左侧、沿江东北路有配套地面停车场,但车位有限,且地处三江口核心区块,节假日或高峰期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