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马塘: 中国进士第一村
余晖中的走马塘。

  ■本报记者 林幼娟 通讯员 余璐

  一个村出了76个进士

  国庆长假,天气很热,走马塘也很“热”。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个免门票、免停车费的千年古村中,寻访古宅祠堂、厢房照壁、小桥流水。

  走马塘最早可追溯至千年前。北宋端拱年间江苏长洲进士陈衿任明州知州,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墓,携家眷定居走马塘,从此繁衍了一个人才辈出的陈氏家族。这里先后走出4个尚书、7个大夫、8个侍郎、9个大学士,共76名进士(其中南宋时期占到54名),156名官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进士第一村”。

  到过走马塘的人,会对这里四通八达的水系留下深刻印象。古时,走马塘村的水系能防洪、排涝、灌溉、防火。事实上,走马塘周边共有4条河流经过,村里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水池,水系的中枢是村中央一个叫“蟹肚脐”的水池,因形如螃蟹的肚脐而得名。“蟹肚脐”边有棵千年古树,树枝遒劲有力,树干向池塘内倾斜,似乎时时刻刻想瞧瞧自己在水中的倩影。池水平静如镜,古树倒影与尖尖的屋檐在水面上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画。

  得益于科学又合理的水系设计,千百年来,走马塘的古建筑群总体保护得不错,依然保持着明清建筑群的风貌,石拱的桥、斑驳的墙、飞檐的角、石镂的窗……如今典型的古建筑群有贵房、前新屋、中新屋、后新屋、老东窗、老流房、慈荫堂、忠房等。其中,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新屋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432间房子檐弄相通,分为四进,无论从哪一间出发,都可以抵达其中的任何一间。因有檐廊遮挡,下雨时,在这个超级大院里穿行不需要撑伞。另外3幢民国时期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石雕花窗,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如今,浙江大学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古代史研究基地。

  “四明人物盛才华,忠孝争称第一家”。千余年来,陈氏子弟以耕读传家,兴学重教,守诗书礼乐,重忠孝节义,彰显了中国士大夫的文化精神。最可贵的是,当地民风依然淳朴,村民们在古风犹存的家园里安心劳作、生活,留住乡愁古韵,深耕乡风文明。如今,走马塘拥有210户“美丽庭院”、112户“洁美家庭”,形成了7个“小院”系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经过持续修缮,目前,村里50%以上的文保单位(点)和历史建筑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部分古建筑被改建或将改建为民宿、茶馆、乡村书房、研学基地等场所。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主办方向全球推广首届“发现中国·魅力小城”,走马塘村名列其中。

  传承弘扬家风家训

  中国核农学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元曾多次来宁波寻根。2016年,时年92岁的陈子元亲临走马塘村,看到这里的建筑和文化被保护得这么好,非常高兴。他说,走马塘村历史上出了76名进士,近代也出了不少专家和教授,这一现象值得深挖。

  陈子元的父亲陈贤本成绩优异,但由于家境贫困,13岁时就离开宁波到上海打工,后来创业成功,被称为“中国呢绒第一人”。陈贤本遵从祖训,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子女10人全部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样的家庭在当时实属罕见。

  陈子元说,父亲一生刻苦,常常告诫他们兄妹要“做人做事做学问”,也就是说,光有学问是不够的,首先得做个好人。抗战期间,陈贤本在家里接纳了大批逃难的亲朋,客堂间睡满了他们兄妹都不认识的人。

  陈贤本的创业道路、实业经历、爱国情怀、家庭观念,给10个子女留下深刻印象,那种勤于学习知识、勇于抓住机会、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以及善良为人、勤恳做事、殷切爱国的人生遵循,成了儿女终身学习仿效的典范。陈子元80多岁的时候,依然常常骑着自行车去大学实验室指导学生做科研。

  陈子元表示,好学的家风作用不可低估,希望走马塘村后人能挖掘和发扬更多的优良家风祖训,将好的精神文化传承转化成新时代力量,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宋韵有约

  “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位于姜山镇,傍依奉化江支流东江,山明水秀,碧水绕村。千百年来,古村走马塘留下了不少宋代文物古迹和名人故事。

  如今,走马塘村占地仅2平方公里,600余户1500余人,鳞次栉比聚居于四方河网围护的古村中。

  市民若选择自驾游,搜索“走马塘古村落”即可。

  走马塘村口牌坊前有停车场,均免费开放。

  乘坐公交车186路、188路、632路可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今日关注
   第03版:发现鄞州
   第04版:记忆
   第06版:风物
   第07版:民生新闻
   第08版:时事新闻
梦回千年,感受穿越古今的鄞地宋韵风情
走马塘: 中国进士第一村
阿育王寺: 千年梵音闻名中外
张斌桥: 千年古桥坚守千年信义
庆安会馆: 海丝遗迹赓续甬帮文化
天童老街: 精品线上传宋韵
钟公庙: “廉”文化源远流长
云龙碶: 千年碶闸守护鱼米之乡
鄞州日报记忆04走马塘: 中国进士第一村 2021-10-08 2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