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淑瑶 袁媛 通讯员 朱凌亚 吴浩伟 刘振宇 周凌峰) 昨天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区晚稻种植面积超过11.1万亩,其中,单季晚稻4.8万亩左右,双季晚稻6.3万亩左右,预计10月25日将迎来大面积收割。
随着我区规模化种植的兴起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机械化已在多个农业生产环节应用。接下来,区农业农村局将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统筹跨区域机收和机具调配,确保晚稻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眼下,我区晚稻即将进入成熟期,今年生长情况如何?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姜山镇蔡郎桥村,金黄的稻田成块连片,串串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得益于好天气和科学田间管理,种粮大户卢为尖家的晚稻长势不错,再过10天就可以开始收割。记者了解到,卢为尖种了将近1200亩优质晚稻,其中单季稻550多亩,双季稻650亩。
“从育种育秧到插秧,以及田间管理使用无人机,接下来用收割机,水稻田间作业几乎全程机械化。”卢为尖坦言,和父辈传统种植方式不同,自己更依赖先进的机械设备,并向记者举例,使用插秧机一天可以完成40到50亩的插秧任务,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减轻了人工成本,“机械化设备用在生产上,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