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发现鄞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新风沐鄞州
“五化”菜场让市民乐拎菜篮子。
鲍家耷社区的“鲍爷爷花园”。
百丈街道华严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微改造。
志愿者帮助游客扫码取票,有序进景区。
志愿者在塘溪花海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 应于波 蔡亚辉 应科苗 王莎 吴海霞 通讯员 郑磊 肖圣华 陈丽丽 罗海伟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鄞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标杆区,面对更高的要求,作为创建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鄞州居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新风尚,全域劲吹文明风。

  国庆期间,走在鄞州,公益广告、文明墙绘装点大街小巷,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同频共振,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持续推进,礼让斑马线、文明用餐等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实实在在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五化”菜场 市民乐拎菜篮子

  民以食为天。国庆长假第一天,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菜场的喧闹声和烟火气唤醒了这座城市。

  “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戴好口罩!”一早,潘火菜市场入口处,管理人员耐心提醒每个进入菜场的市民做好自我防护,红外测温仪监测着每个人的体温。菜场内市民络绎不绝,清洁工正不间断地清扫着地面。

  家住潘火桥小区的朱阿姨和老伴起了个大早,今天,儿子儿媳要带着孙女来家吃团圆饭。在潘火菜市场入口处,朱阿姨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几秒钟后,一个环保购物袋就“吐”了出来。朱阿姨说,这是一种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和垃圾一起处理,而且是免费领取。

  市场管理员说,潘火菜市场每天人流量达到2000人次左右,这种环保购物袋很结实耐用,所以受大家欢迎,每天可发放700个左右。

  “请问哪里可以了解到蔬菜检测结果?”买完菜后,市民王阿姨找到服务台咨询,管理员带着她来到一台农残检测信息公示查询终端系统前,点开触摸屏上的菜品检测和溯源菜单,检测结果一目了然。

  在菜场的免费开放检测室里,工作人员介绍,她们每天6时30分左右就要到岗,对当天菜市场所售货品逐一检测,一般8时前将这些数据上传到浙江省农贸市场综合管理平台,同时上传到检测信息公示查询终端,并张贴在入口处的公示栏里,供市民参考。

  为丰富菜市场商品,提高菜品质量,2015年,潘火街道按照“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对菜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的菜场,设置了引导标识、咨询台、楼层图、查询终端等,配备了无障碍通道、轮椅、急救医药箱等设施,同时在线智慧监管熟食制品,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规范了消费投诉维权机制。

  菜场内还配有一台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机,可现场办理流动人口登记、预约挂号、个人社保证明等政务手续,省去了办事来回跑的麻烦。潘火菜市场现有摊位236个,经营户158户。曾获得“全国绿色市场”“省三星级农贸市场”“市文明菜市场”等荣誉称号。

  上午10时,买菜的人越来越少,经营户一边整理摊位一边开始打扫卫生,他们把垃圾分类后再倒入不同的垃圾桶内。

  潘火菜市场场长蒋辉说,干净卫生是菜场最基本的要求,为此,他们不但增派了公共区域清洁工人数,还积极引导摊主做好各自摊位的垃圾清扫工作。较改造之前,菜场配套设施更现代化、智能化,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市民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升。

  旅游文明

  景区随处可见

  国庆长假前三天艳阳高照,毒辣的日头没有挡住市民出游的热情。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文明出游已蔚然成风,游客随身携带垃圾袋,主动排队等候、维护景区设施……

  10月3日下午1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天宫庄园景区入口处,游客纷至沓来。“来来来,还没买票的到这里排队,注意间隔。”售票区附近,志愿者小胡跑前跑后,引导游客有序购票入场。在入口门禁处,查验门票,测温亮码,也是忙碌的很。

  “多亏了志愿者,他们年轻,引导起来比我们利索,还注重礼貌用语。”景区工作人员乐呵呵地说,人性化、品质化的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出游的选择和追求,鄞州区的景区服务近年来完成了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从景区门口的立体公益广告,到园区内的小红旗,还有爱国知识小展板,节日的天宫庄园爱国主义教育气息扑面而来。在中心广场以及通往烧烤区的景观道两边推出了南北市集,吸引了不少游客光顾。木莲冻、棉花糖、吹糖人各色小吃琳琅满目,书签贴纸、时尚摆件等时尚小玩意儿应有尽有。

  集市区秩序井然,地面上除了秋风扫落的枯叶,没有任何碍眼的垃圾。记者看到在每一个摊位边上,商家都自配了小型垃圾桶,并细心地进行了分类,在售卖商品的同时,还不忘提醒游客。

  在草坪区,记者看到不少帐篷一族,铺上干净的桌布,摆着各色小吃,游客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有些游客还随身携带垃圾袋,自己的垃圾不乱丢,还随手捡起其他垃圾顺手丢入垃圾袋。这样的游玩,不但没有添乱,反而让景区有了不少生机。

  景区内的步行道两边布置有导向牌、宣传展板,秋风扫过,不时地有导向牌倒下,也有展板因背胶固定不牢脱落的。还没等到园区管理员发现,热心的游客早已主动扶起架子。

  杜绝浪费

  “小餐桌”传递大文明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9月初,宁波市文明办发布《“反对浪费”“公筷公勺”餐饮文明导则》,全力推进宁波市推广使用“公筷公勺”行动。国庆期间,文明用餐情况如何?

  10月1日中午12时,记者来到东部银泰城4楼。正值午饭时间,餐饮店人满为患,还出现了排队等候就餐现象。在商家“涌上外婆桥”取号处,记者看到店家张贴了禁烟标识。进入店内,记者发现每张餐桌贴有“请使用公勺公筷”的标识。同时,每张桌子上也配有与私筷不同颜色的公筷,并放置了公勺。

  “在大型商超内的餐饮店吃饭,几乎每家会配公勺公筷。”正和家人就餐的刘先生称,“一开始有点用不习惯。现在时间一长,我和家人都习惯了”。

  随后,记者在该楼层又有“新发现”。入口处,店家在明显位置张贴了与“公勺公筷”“文明用餐 不剩菜 不剩饭”等相关的公益广告。记者发现,店内服务员在收拾完餐桌后,会第一时间将公勺公筷放置在桌子中间。

  “女士,我们店的菜量比较足,您点的有些多,是不是考虑去掉一两个菜?”就在这时,服务员提醒一名正在点餐的市民。经过服务员的提醒,市民少点了两个菜。

  该餐饮店的负责人表示,除了与就餐者核对菜单外,服务员也会对点菜过多的市民进行相关提醒,多数市民会减掉一些菜:“现在餐桌铺张浪费的现象很少,用餐的顾客普遍都有节约意识,会按需点餐。”

  10月3日10时左右,记者又分别前往印象城、世纪东方商业广场等进行走访。记者在世纪东方发现,该商业广场的每层都放置了与“文明用餐”有关的公益广告,营造了文明用餐的良好氛围。此外,每家餐饮店门口处都贴有“公勺公筷”“拒绝浪费”“禁止吸烟”等海报。

  在2楼餐饮店“粮策”内,记者看见工作人员正往餐桌上张贴“使用公勺公筷”标识。该店负责人说,旧标识已出现了卷边等情况。国庆期间,他们制作的醒目标识也到了就赶紧换上,以提醒消费者。

  该餐饮店每张餐桌上都有一双红色公筷。“这种配置挺好,筷子颜色对比鲜明,不容易拿错。”正在就餐的孙女士笑着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就餐者,他们告诉记者,从一开始的“太麻烦”“用不习惯”“用着用着就用错”到现在没有“公勺公筷”觉得别扭,已经慢慢养成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的习惯。

  小微改造

  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彩虹跑道、花草、休闲椅……构成天官和庭小区精致的社区街景。“原来都是泥沙地,绿化盲点,现在塑胶跑道真好看,居民有了开放舒适的休憩空间,我每天在这散步,交关开心。”前几天,74岁的邱玉梅经居民代表大会选举当选天官和庭小区首届业委会委员,“十一”小长假,她就“上岗”关注小区里的新变化。

  天官和庭小区是东胜街道戎家社区的一个安置小区,交付已有10年。小区设计简单,设施单一,由于雨污管道不分离,建成没几年就出了问题:一到下雨和台风天小区都会积水,电梯关停,地下车库不能停车。去年,天官和庭小区进行雨污管道改造,解决了这一困扰,顺利度过台风天后,小区又迎来微改造。针对居民休闲空间不足现状,社区将精神文明宣讲融入群众生活圈,建成精神文明宣传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屏、彩虹塑胶跑道和“口袋公园”,形成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明城市教育基地。微改造在“十一”长假里完工。

  “微改造、微服务,深受居民群众好评,也缓和了刚性管理矛盾。”戎家社区党委书记高素琼告诉记者,基层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生活品质,微改造的贴心举措将温暖传递到群众身边,实实在在为大家解决了生活小事、烦心事。

  “业委会成立后,我们要做的事还有挺多,要重新建设车辆进出道闸,修整草坪,铺设园林道路。”社区里的新变化带给邱玉梅更多幸福感,工作也更带劲了。她告诉记者,小区微改造让大家的生活变美了,居民住得舒服了,实实在在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今年,鄞州区对包括天官和庭在内的12个老旧小区进行微更新、微改造,每一个更新项目都贴合社区的实际需要进行。如在首南街道鲍家耷社区,针对基础设施老化、社区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专门邀请万里学院的设计团队设计了“有事就招呼一声,退休了也闲着”的鲍爷爷,“会陪爷爷打球,还是社区小导游”的啊耷,以及“最喜欢跟爷爷去种菜养花”的鲍小家,社区特地将这三个IP形象定为社区形象代言人。

  走进鲍家耷社区,入目就是“鲍爷爷共享花园”“我是鲍小家,我为文明社区代言”“大耳朵乐园”等微改造后的精致空间,“邻里文化”扑面而来。鲍家耷社区还推出雨伞、充电宝等卡通衍生文创产品,社区里的居民和志愿者可以通过“共享小屋”,用志愿积分兑换的形式获得分享。

  志愿服务

  描绘美好鄞州

  国庆7天长假,志愿服务成为鄞州街头最鲜亮的风景。无论是16年在国庆节连续赴上海志愿献血的“红色力量”团队,还是一家三代在医院开展导医服务的省道德模范张亚芬和家人,无论是活跃在邱隘、云龙、姜山等地的志愿者团队,还是邀请了“支教奶奶”助力公益的宁波善园志愿者们……忙碌的他们描绘了文明鄞州的美好景象。

  连日来,塘溪镇东山村月宫山粉黛花海成为网红景点,国庆期间,塘溪镇村干部及东山村村民放弃休假,自觉组成东山志愿者队伍守护花海,有的参与公路交通疏导,有的帮助村办食堂运营,有的穿梭在花海间,引导大家用爱心和行动来庆祝共和国华诞。

  在姜山镇,紫薇志愿者从国庆节当天开始展开免费磨刀等社区便民服务。随后几天,志愿者每天出现在各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以此表达对祖国的敬意。云龙青年志愿者团队,大手牵小手,大小志愿者一起开展捡拾垃圾、清理绿化带等行动。在邱隘,文明换水驿站启用,志愿者们开展了烟头换水活动,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

  全区志愿服务活动贯穿长假的每一天,遍及各个镇、街道。10月4日上午,百丈街道华严社区组织十余名志愿者,开展种花护花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大家拿着各种工具浇水、扫地、松土,为社区脏乱角落微改造出力,把家园装扮得更美丽。当天下午,演武社区26名志愿者开展了“楼道扶手人人擦,广告纸片人人除”活动。志愿者清理楼道“牛皮癣”,并开展文明劝导,指导左邻右舍保持公共区域整洁,不堆放杂物。

  10月5日起,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以印象城商圈为首站,在鄞州各大商圈广场陆续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劝导志愿服务及文明创建巡查活动。10月6日,东郊街道在舟宿云庭开展了“童车换大米”活动,近200名志愿者参加,当天收到来兑换的闲置童车105辆,后期,街道和社区将精选出优质童车作为社区“共享童车”项目用车,并落实志愿者进行循环利用和借还管理。其他童车经过清洁、消毒、更新后,将通过各种途径捐赠给山区贫困儿童或留守儿童,确定无法使用的童车,将进行绿色回收。

  “宁波妈妈”张亚芬和婆婆、女儿及团队的其他志愿者们在7天里到邱隘、宋诏桥、姜山等地的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很多不会使用电子医保卡的老年人,手把手教会他们在手机上操作:“我们在导医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以专门在各基层医院积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特别是帮助老年群体尽快熟练掌握。”

  云龙青年志愿组织负责人李银柱说,活动中大家其乐融融,在奉献和友爱中过的这个节日显得特别有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今日关注
   第03版:发现鄞州
   第04版:记忆
   第06版:风物
   第07版:民生新闻
   第08版:时事新闻
文明新风沐鄞州
鄞州日报发现鄞州03文明新风沐鄞州 2021-10-08 2 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